死神吃苹果

  张开宙拍了《知否》,反响很好。然后他又拍了《清平乐》,不能说反响不好,只能说反响不如预期中的好。这其中也有《知否》反响太好,人人给予过高期待

  结果,期望越高,失望越大而已。

  

  《知否》是正午阳光常见的剧式。剧本打磨得很接地气。制作未必很精良。《清平乐》的音乐,服化道,场景,画面,都比《知否》好太多了。

  

  可是,一部剧是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,大众认可的好剧,关键还在于故事,人物和剧本。

  

  而不是服装布景细节,这种一时迎合国风和大众临时审美趣味的东西。

  

  爱情这种东西,要么讲究一心一意,感人肺腑。要么讲究世事之诸般不完美,却也无可奈何,两边能完美结合,那是最好。

  

  《知否》里的爱情便是如此。明兰一开始就只爱齐衡,两人心心相映。可惜身份门第,性格软弱坚定的问题横在二人之间。明兰再是不舍,也要忍痛割爱,做出取舍。

  其后嫁顾二,夫妻同心共进退。前程过往,就得斩断,也必须斩断。齐衡依然纠缠不清,明兰断得也很辛苦。但是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人总要向前看。明兰终是一心一意和顾二过下半辈子。而齐衡终于解开心结,和续娶的妻子和和美美过一生。

  

  值得公开拿出来表彰的感情就得是一心一意的,爱人死了,你可以重新再爱上一个人。可是当伴侣还健在的时候,你只能爱一个。要么一个都不选。

  

  《甄嬛传》看似也并非一心一意,观众也看的津津有味。实则观众看的不是爱情,是主角爽快的宫斗,大杀四方的快感。甄嬛既有着果郡王的至死不渝以命相守,又有着和四爷的杏花微雨的相爱相杀。

  让观众着迷的不是主角甄嬛一心一意的爱情。而是主角在事业和感情上的包揽式体验和胜利。

  

  再看《清平乐》里,赵桢同学不仅三宫六院,而且在真爱张妣娢和贤后曹丹姝之间左右摇摆,两头安抚两头不讨好。

  不仅爱情让人非议,赵桢在做儿子做父亲上都让人摇头。他夹在养母刘娥和生母李氏之间确实难做。

  可他为了抬高母亲李家的声旺。强行把长女福康公主下嫁李家。口口声声说要把女儿徽柔宠成天下最幸福的姑娘。可也是他,亲手把女儿逼成疯子,害成遭人非议的弃妇。

  

  赵桢这个人,以仁字为号。性格确实是皇帝里少有的好,但是另一面来说,优柔寡断,进退不当,两头兼顾却两头尽失的事情,历史上他确实也没少干。

  

  这么个缺乏独断,如同温开水的皇帝。讲他的后宫生活和宫廷爱情,其实对于如今崇尚真爱纯爱为受众的小女生收视群体来说,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。

  

  你越强调他的真实和为难,女孩子们就越是愤怒和反感。这和霍建华的乾小四在《如懿传》里翻车是一样的。

  

  除了感情爱情故事选取不到位以外。蜻蜓点水式,空泛的人物对话和情节,也是败笔之一。

  

  《知否》讲宅院的故事,没有大开大合大道理,却处处有丝丝入扣但是合情理的小道理。比如一开始老太太问长枫投壶输聘雁输了多少,若输太多,就不好中途收手,只能另想办法。免得在场的大户人家们说盛家没风度,见失了运气扭头就走,输不起。

  

  再比如明兰和祖母讨论,嫁娶一个人最要紧的是什么?是看他的最低处在哪里。在最交恶的情况下,他能对你做出什么事情来。

  

  而关于官 方和朝 廷,其实着笔不多,更不像《清平乐》里空泛而谈。明兰和父亲盛纮谈起为臣之道时,结合父亲出身性格,给出的建议就是

  做个直臣

  

  既新颖,又合理,而且符合盛纮自身需要。使得盛纮对这个丧母庶出的小女儿,更为喜欢

  

  而其他事件细节,故事讲述更加细致微妙。

  无论是明兰出嫁前暂代管家权,面对大娘子和林噙霜送来丫鬟和搅和事务的多番刁难,假以时日个个击破。

  

  还是回盛阳老家时帮堂姐淑兰解决所嫁非人,和无赖离婚的流程把控,多方敲打。

  

  又或者是嫁给顾二以后,斗后母,斗四房五房长辈,收拢掌管家中产业,打点圣上恩赐的家族内斗和庄园田产管理。

  

  甚至是在康姨妈毒杀祖母,拖大娘子下水事件里。对多方势力的因势利导,软硬兼施,最后也以盛家大家族利益为核心,保护祖母,安分大娘子,治罪康姨母永绝后患之大事件。

  

  以及沈皇后姐弟和死去原配,新纳姨娘,以及重臣贵女续弦之间的一碗水端平,左右衡量。以家事稳定国事的大干系。

  

  这些从小到大的事件里,明兰都在当时环境和自己的身份立场下,也保留底线为基准。尽量与人为善,基本面面俱全得以解决,以取得多方力量支持,得到较为圆满的结局。

  

  虽然是电视剧,虽然很多地方有漏洞过于理想化。但是这种语言朴实,故事扎实,接地气时又不乏风趣幽默的风格。是《清平乐》不够接地气和空洞的语言和剧情所不具备的。

  

  除了情感,剧情逻辑和语言以外。以历史为背景,《清平乐》故事的离奇罕见性,也让我一时反应不过来

  

  宫斗宅斗题材,明争暗斗不可避免。看你把握在怎样一个度。明兰是不断转寰战场的,在家时,她在祖母膝下只求保身,为母报仇,不求宠爱荣华,不多惹麻烦。

  

  辗转到盛阳老家,以及为宫变时向外传达求救书信。明兰也是鞠躬尽瘁,不求有功,能帮则帮,不要连累到自己和家族名声。救国护驾的功劳,她也全部让给殉国的小宫女,自己退居二线,默默无闻。

  

  而后结婚嫁人,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斗后妈小秦氏斗康姨妈斗王家,为了自保的同时也顺手帮别人一把。帮康兆儿离开虎狼窝远嫁,也帮康姨父休了康姨妈,让康家永享太平。

  而有些事情想躲也躲不得。比如沈皇后姐弟家的事情,既是家事也是国事。她丈夫顾廷烨和沈将军和皇子什么关系,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  

  遇到这种事情,两边和稀泥打马虎眼最后往往没用,必须痛定思痛彻底解决。明兰全程陪护,保护张氏平安生子。然后仗着有功能在英国公面前说话这一层。安抚好国公,说服沈皇后向太后以及身后老臣赔礼道歉,处置了犯错的小张氏

  这才平息祸端

  

  这么一看,中间刀来剑往那么多事,就没那么阴暗不堪了。毕竟是图正能量顾大局的。而《清平乐》里,曹后,苗娘子徽柔母女,和张妣娢之间,斗争就苍白无聊落了下乘,和一般宫斗剧无异了。

  

  而更加一言难尽的是,无论是曹后身边的总管太监张茂则,还是福康公主身边不离不弃的贴身太监梁怀吉。

  这些宦官,早就超越了奴才的身份。是以情人和精神伴侣身份陪伴在这些贵妇身边的。这就不得补说说宋这个奇怪的朝代了。

  

  宋代是个很变扭的朝代,它承袭唐代,经济文化空前发展。它又不幸处于西夏,辽,金,蒙 古周边豪强四起的时代里。

  

  宋的军 事衰弱,是相对的,也是无奈的。

  

  由于脏唐乱汉,唐时过度糜烂的风气让人嗤之以鼻,并且因此成祸。所以由宋始,礼教开始严格起来,一直过度到明清时代的森严气氛为止。

  

  贵妇不能再像唐代那样,蓄养男 宠面首了。于是,内宫太监代替以往面首,成为宫廷贵妇百无聊赖之下,作为精神寄托的依靠对象。

  

  但是宋还有一个别扭之处,就在于爱搞特殊。宋前期时,规定皇室高人一等。于是就出现了皇子公主除了皇帝皇后称呼爹爹嬢嬢以外,连生母都要降辈分称为姐姐

  

  公主出嫁以后,更是要把夫家婆家诸人降一级。这使得福康公主在驸马李伟母子面前,本就有优越感。

  

  可是即便驸马李伟只是庶出。但是赵桢对母亲娘家的提携之心是热切的。这份热情,使得李伟母子对于这位下嫁的公主也不会一一顺从。

  

  而李伟貌丑,无趣。对于福康公主来说,这实在是一段硬塞给她的婚姻。驸马多才擅长书画,只是拿来给老丈人赵桢面前显摆的长处。

  

  公主郁闷之下,自然频繁找太监倾诉解闷。李伟母子毕竟身份摆在那里,无法容忍公主从宫廷里带来的坏习惯带到驸马府里。加上遗传病给赵桢父女的精神病基因。

  

  终于使得争吵之下,歇斯底里的福康公主打了婆婆。并且漏液哭着要回皇宫,像个疯子一样大拍宫门。

  

  于是,故事就成了:

  公主无德,与太监有私,怒打婆母,并夜叩宫门

  

  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满朝大臣那么多张嘴,赵桢就是袒护女儿,想好好安排她离婚

  也做不到了

  

  于是,历史上罕见的公主太监国内殴打婆婆丑闻事件,绝无仅有,也就此谢幕

  

  关于剧中,茂则还只是单纯地在一旁守护曹后,那还说的通。可是梁怀吉看公主嫁李伟以后不幸福,带她出去玩,看戏解闷买零食哄她高兴

  

  这早就超出一个太监作为贵妇精神伴侣的范畴了。换了现代角度,妥妥就是小男生陪小女朋友四处游玩约会了。

  

  只是看这部剧的都是小女生,也不会觉得有啥不妥。只觉得怀吉才是真正爱徽柔,一对有情人被拆散了太可恶了~

  

  能引起观众群体的这种共鸣,别管事实是什么,有收视率和热度就够了。

  

  

  至于原著所说的百 姓清平乐,君王孤城闭。那也是局限之言。

  这是一种理想状态,却不是常有状态。

  

  百 姓常有的状态,是清贫乐,清贫死,清贫逝

  

  而君王呢?未必都是孤臣闭。每天左拥右抱三宫六院,吃香的喝辣的,再不济还有太监陪着解闷。还要抱头痛哭没人理解要自闭

  

  不惜福不知足到这种田地,那也只能呵呵了。

  

  ps:服化道,美术构图取景,那是真的棒。甩《知否》几条街,把剧情过滤掉,当宋代风光人情纪录片来看,还是很舒服滴~

评论(5)

热度(22)